■再次谈判重新投票
帕尔默和许多分析人士都认为,要想挽救《欧盟宪法条约》,欧盟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进行谈判,对《欧盟宪法条约》的相应条款进行修改和灵活处理;二是合适的时机下在那些否决欧宪条约的国家再次举行投票。
《欧盟宪法条约》规定,在欧宪条约签署后两年之内,如果得到了欧盟五分之四人口的批准,那么欧盟理事会将
举行专门会议,讨论未批准国的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如果多个国家予以否决,不排除对《条约》进行修改,或者将一些能确保欧盟运转的基本条款抽出来,形成一个新方案。
在欧盟国家中,通过在合适条件下再次投票来化解危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当年的丹麦,爱尔兰曾在4年前的全民公决中否决《尼斯条约》,直到在第二年的再次投票中才予以通过。欧宪条约在法国受挫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时机不对。民众对政府不满,将怨气撒到《欧盟宪法条约》上。如果希拉克采取顺应民心的政策,那么欧宪条约完全可能在法国起死回生。
■深层矛盾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认为,法国在此次全民公决中说“不”,其实反映和折射出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许多深层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解决,欧盟内部不能形成一致意见,那么新的危机将难以避免。
例如,许多反对《欧盟宪法条约》的人对欧盟目前的投票机制十分不满,因为各国的票数和他们的人口总数不成比例。波兰占欧盟总人口的8%,拥有27张选票;德国占欧盟总人口的20%左右,也只有29张选票。如何合理地平衡各国人口和选票的比例,是欧盟和欧盟宪法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此外,对于吸收欧盟新成员,尤其是在吸收哪些国家和新成员入盟速度等问题上,在欧盟内部也存在严重分歧。按照计划,欧盟将在今年10月和土耳其展开加入欧盟的谈判,但是不少欧盟国家民众对经济相对落后又是穆斯林国家的土耳其一直心存疑虑,不赞成将其接纳进入欧盟。
在这次的法国全民公决中,持这一观点的反对者不在少数。相信以后在其他国家的投票中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加入欧盟和准备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和欧盟原先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欧盟在每年的预算中需要对这些经济欠发达的成员进行援助,引起了部分经济发达成员国民众的不满。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国际新闻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