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人在瀑布下狂欢 |
|
2005年1月17日 21:18 |
 祭祀活动进入高潮。
厄伊—安—塞伊纳是海地中部的一个村庄,那里有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一个瀑布,水从山顶上倾泻而下,发出巨大的声响。伏都教徒们都把这个瀑布视为圣泉。
每年的7月16日是伏都节,这一天, 笃信伏都教的海地人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缅怀自己的祖先,祈求神灵保佑。成千上万的朝拜者从四面八方朝这个瀑布下聚集。他们首先点燃蜡烛,将它摆放在岩石上,然后仰面朝天,双臂高举,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神灵赐予健康、爱情、后代、丰收与和平。
女祭司在瀑布前主持祭礼,将宰杀的山羊、牛犊和公鸡献给祖先。信徒们打开一瓶瓶朗姆酒,并且互相传递,然后就踩着激越的鼓点狂舞。唱着跳着,一些人开始显现出鬼魂附体的样子,不仅疯狂地奔跑与嚎叫,甚至表现出可怕的兽性,用刀往自己身上乱砍,用匕首猛刺自己的脖颈,整个人群也开始骚动起来。这时,一群朝拜者还戴着纸糊的魔鬼、怪兽、害虫和骷髅面具在不远的地方出现,他们扮演的角色是被驱赶的灾难和邪恶。
伏都教源于西非,是拜物教的一种,在海地农村非常盛行。按海地人的说法,伏都神支配万物,无所不能,对它虔诚,可驱魔辟邪。海地人长期遭受外国殖民者的统治和奴役,迄今仍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人均寿命只有50多岁。饥饿、疾病、动乱使他们对和平与新生活的企盼格外强烈。这就不难解释他们对伏都节倾注的那份热情了。
祭祀仪式告一段落,人们纷纷奔到瀑布底下。在沁人心脾的水帘里,人们相互扒掉衣服,忘情地碰撞和嬉戏,完全忘却了贫困,摆脱了自我,进入另外一个天地…… |
选稿:钱程灿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杨汝生 |
|
|
|
|
 |